认识前额叶皮层,认识自己----Neuroscience Bulletin 2015年第2期出版“前额叶皮层功能”专辑

 解剖学上,灵长类与其它哺乳动物的最显著的一个区别在于它具有较大的额叶,其中位于额叶嘴侧末端的前额叶皮层(prefrontal cortex,PFC)参与了灵长类如行为的抑制性控制、注意力调节、工作记忆、决策和行为的组织等重要活动过程。关于前额叶皮层功能的研究正在逐渐深入,很多新的发现也逐渐浮出水面。在南昌大学李葆明教授的组织下,Neuroscience Bulletin 2015年第2期(4月1日出版)刊发了以“前额叶皮层功能”为主题的专辑,对这一领域的最新研究结果进行了详细介绍和深入探讨。

本专辑包括了来自中、美、德、日、韩等国的共9篇综述。其中,来自日本京都大学的Yukiori Goto教授在开篇从进化的角度提出了中脑皮层多巴胺投射至PFC参与PFC的进化这一假说。在工作记忆方面,华东师范大学的库逸轩副教授讨论了PFC和感觉皮层在工作记忆中的作用;来自耶鲁大学医学院的Min Wang教授进一步讨论了包含NR2B的NMDA受体在背侧PFC的认知功能,特别是空间工作记忆中的关键性作用。在疾病方面,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的蒋田仔教授讨论了精神分裂症中关于PFC的“失连接(dysconnectivity)”的发现;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马原野教授介绍了使用NMDA受体的拮抗剂—苯环己哌啶(phencyclidine)在猴身上建立的精神分裂症模型;南昌大学的马朝林教授介绍了在灵长类上建立ADHD模型的研究进展,发现阻断PFC的α2A肾上腺素受体能模拟ADHD的主要症状,这为发展新的动物模型提供了线索。此外,在本专辑中,来自日本了德寺大学的Satoru Otani教授则综述了多巴胺对大鼠PFC神经元突出可塑性的调节作用;来自德国哥廷根大学的Michael A. Nitsche则详细介绍了在健康人身上应用经颅电刺激探索PFC功能的方法;华东师范大学的蔡清从功能偏侧化角度,综述了关于语言与其它认知功能相互关系的研究进展。

本专辑还包括一篇由中科院神经所徐宁龙研究员撰写的“研究亮点”文章,介绍和评述了中科院神经所李澄宇研究团队发表于《科学》杂志上的关于内侧前额叶在“延迟期间”的电活动对工作记忆任务学习的贡献。

希望本专辑能帮助研究者了解前额叶皮层功能研究领域的新进展和新动向,促进对前额叶皮层的了解,并且最终能更好的认识我们人类自己。

欲知本期专辑的详细内容,请访问本刊网站:http://www.neurosci.cnhttp://www.springer.com/biomed/neuroscience/journal/12264

 

(Neuroscience Bulletin编辑部供稿)